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40336
人体肋软骨的电镜观察
http://www.100md.com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胡秀云 刘伟 汪绪武 吴玉伟

    单位:解放军456医院

    关键词:软骨;肋骨;骨移植;显微镜检查;电子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990103 内容提要 对20例15~22岁的人体肋软骨,在耳郭再造移植前后进行了电镜观察,并测量了肋软骨的长宽、厚度。间隔时间为30、60、120、180d。结果表明:肋软骨为纤维软骨,移植后有正常软骨的生命活力,但软骨的长、宽、厚度无增长趋势。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 ON

    HUMAN CARTILAGE COSTALIS

    Hu Xiuyun Liu Wei Wang Xuwu,et al
, 百拇医药
    (Hospitol of Chinese P.L.A No.456)

    Abstract Twenty cases bady costal cartilage aged from 15 to 22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before and after the cartilage transplanting,and the gauge length,width and thickness of the the cartilage costal were measured.The interval was 30,60,120 and 180 days.The conclusion is that all costal cartilage are fibrous and alive as normal,but the sizes have no increase.

    Key words Cartilage;Ribs;Bone transplantation;Microscopy,electron
, 百拇医药
    软骨移植及其动物实验已有报道[1,2]。但对人体肋软骨研究的文献少见。我们在耳再造术中将剩余软骨移植于皮下进行了电镜观察,以冀为临床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3至1996年选先天性耳畸形20例,其中男17例,女3例,15~22岁,均在局麻下切除肋软骨块,术中备有刻度的钢尺及圆规等,1.2 观察方法 在行耳再造手术时,将剩余肋软骨切成长方形,移植于胸部切口皮下组织中,当第2次手术时取出,按常规固定于4%戊二醛中,再用1%锇酸后固定,乙醇梯度脱水,丙酮置换,Epor812环氧树脂包埋,LKB-Ⅲ型超薄切片机超薄切片,片厚50~60nm,用醋酸钠及硝酸铝双重染色,国产DXA4-10型电子显微镜观察。移植软骨块第1次手术至第2次手术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0、60、120和180d。以移植前的新鲜软骨作对照。对每例软骨块在移植前后进行长、宽、厚度测量。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 软骨块测量 20例自体肋软骨块,移植前后长、宽、厚度测量值均无变化。

    2.2 电镜下超微结构 移植后30d,细胞长、核浆比例大、细胞表面有许多突起,细胞间质为致密的胶原纤维,见图1。

    图1 术后30d电镜下见细胞长,核浆比例大,细胞表面有

    许多突起细胞间质为致密的胶原纤维(6000×1.8)

    移植后60d,细胞形态不规则,核形不规则,染色质分布均匀,异染色质块状且多趋边,胞质内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间质为致密的胶原纤维,见图2。
, 百拇医药
    图2 术后60天细胞形态不规则,核形不规则,染色质分布均匀,异染色质块状且多趋边,胞质内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细

    胞间质为致密的胶原纤维(6000×1.8)

    移植后120d,未见变形坏死的软骨细胞,胶原纤维纤细,排列方向不一致、周期性横纹不清晰,见图3。

    图3 术后120d胶原纤维纤细,排列方向不一致,周期性横纹不清晰(6000×1.8)

    移植后180d,可见不完整的软骨细胞,基质与移植120d相比无明显变化,胶原纤维致密分布均匀,见图4。

    图4 移植后180d,可见不完整的软骨细胞,基质与移植120d相
, 百拇医药
    比无明显变化,胶原纤维致密分布均匀(6000×1.8)

    2.3 光镜下观察 软骨细胞分布均匀、纤维组织致密,其间有毛细血管,血管内有红细胞。

    3 讨 论

    自体肋软骨移植1~6个月,软骨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细胞表面有许多嵴状突起,核染色质分布,各种细胞器显示可见。间质为致密的胶质纤维,表明移植软骨存活并有合成基质的代谢功能。

    1983年Eisemann报道,幼兔耳软骨移植至皮下,3个月后面积增长53.8%,并与对照耳软骨同步增长。1991年鲍卫汉等〔3〕报告,幼年兔耳软骨移植3个月后可随年龄同步按比例增长[3]。我们对2017名正常人耳郭发育进行调查,发现1~2岁幼儿耳郭发育最快,这与耳软骨随年龄而增长有关。但本组20例肋软骨块移植前后测量值无变化,表明15~22岁自体肋软骨块移植1~6个月后无增长变化。但这不能说明自体肋软骨无吸收。本组2例,1例术后20d自体肋软骨支架无变化,加深耳甲腔的半月状软骨却完全吸收,考虑因患儿仅10岁,软骨柔软、钙化差,缝合固定2针也是对软骨的损伤;另1例半年后来院复查,见耳支架完全吸收,肤色正常,局部无炎性反应。移植后的软骨吸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很难单纯从形态结构的变化说明,它与软骨细胞的存活,软骨酶的活性,软骨的钙化,软骨细胞的抗原及基质的免疫屏障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自体肋软骨吸收少见,本组2例仅占0.6%,到目前为止,耳再造术仍应以自体肋软骨为首选材料。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张立昌,刘植珊,沈志鹏,等.新鲜及冷冻同种异体胎兔软骨移植的实验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6;16(2):114

    2 Eisemann ML.The growth potential of autograft cartilage:An experimental study.Arch Otolaryngol,1983;109:469

    3 鲍卫汉,孙晓光,陈东明,等.幼兔耳软骨移植后增长的研究.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1;7(2):119

    收稿日期 1998-12-15, 百拇医药